风情河北 About Hebei
您的位置:首页 >> 风情河北 >> 冀都特色    
王离湘 | 坚持“三个倡导”—— 充分发挥民艺在新时代文化使命任务中的积极...
发布人:网站编辑  点击量:2263  上传时间:2018-10-15 11:08:20  审核人:网站编辑  审核时间:2018-10-15 11:09
 
 
 
 
 

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 在“正方文化”文化艺术与礼仪生活雅集上的发言

 

 

 

 

 

 

 

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王离湘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志: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文化艺术与礼仪生活雅集活动,并有机会与大家共聚一堂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次活动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推介或座谈,可以说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准备充分。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操作;既有文创产品的展示,也有对文创产品现状的分析以及在探索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让人听了很受启发和触动。

 

今天参加活动的嘉宾不仅有省内很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也有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家们,虽然人员构成的范围不大,但很具有行业代表性。正方文化作为主办方,选择了在国庆佳节期间,邀请大家一起坐下来,静静的听、认真的看、仔细的想,然后座谈、互动、交流。我相信,通过此次深入交流以及随着对文创产品的探索与实践,一定会进一步拉近“民艺重生”这一主题与我们的距离,推动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我们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与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深度融合并呈现出新的高度。

 

长期以来,我在省文化厅一直从事文化管理工作。今天我以一名普通省会市民的身份、一个对文创产品有兴趣、追求美好生活,特别是追求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心态来参加这次活动。在此,我不由想到这次活动的举办方——正方文化。正方文化中的“正方”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正方”实际上代表了“五方”,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在选举的时候往往写正字,写出的正字多,当选率就高。所以,“正”字代表了民意的认同。另一方面,“五”字也很有意思,譬如在地理上,有五大洲四大洋;在方位上,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在哲学上,有地、水、风、火、空五种元素;在文化上,有文化的五韵,甚至具体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五脏六腑、五官等等,“五方”的构成既包括精神也有物质。所以,我认为“正方文化”的内涵和使命就是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

 

前几天接到正方文化的邀请,我正在敦煌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三届敦煌文化艺术博览会,期间参观了著名的莫高窟。敦煌莫高窟迄今已经屹立了一千多年,荟萃了东西方艺术文化,无论是艺术、绘画,书法,建筑还是自然风光都值得一看。历史上有很多人类文明都随着时间长河的冲刷被淡忘,被时光的沙漠所掩埋,而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却依然存在,在那里能够找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和脉,找到民族文化的活标本,敦煌莫高窟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显著标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百年中国梦还有30年。上溯千年莫高窟,后观百年中国梦,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今天我们共聚在此,研究文创产品面临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质就是研究探讨未来30年实现中国梦关于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问题。可以说,今天我们思考探讨这些问题所形成的成果,以及下一步脚踏实地去做一些实事,都是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努力。所以,我觉得举办这场雅集活动意义深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结合文化实际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心得,主要包括四个概念:

 

第一、问题。新时代的问题是什么?其实质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也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讲过“社会主要矛盾影响社会进步、决定社会文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地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把这个矛盾妥善地解决好,才能实现百年中国梦想,才能面对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这项工作看似很大、很远,但其实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今年国庆黄金周,很多人都选择出游,但有也有很多人是盲从的选择和流动。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发展与大众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反映了人们对精神需求、对美好生活需要理念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在资源、时间、消费、生态和生产等方面产生惊人的浪费。

 

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做文创产品,还是搞文化传播,又或致力于推动民艺重生,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如何找到立足点和出发点。答案的关键是我们要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和效能导向。如果脱离了这“五种导向”来谈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那无异于是空中楼阁,不仅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更是在做无用功,甚至还会对文化资源、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活、生产造成极大破坏。这些是我长期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一定要树立问题导向。

 

第二,劳动。马克思有一句话叫做“劳动创造了人类”。意在说明劳动在创造人类,在开启人类智慧,在使生活更美好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这一思想理念在我国也有很多伟人都讲过。比如,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实际上就讲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实践的重要性;毛主席常讲“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就是在强调自身努力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热爱劳动的人民、热爱劳动的群体和个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有价值。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哲学观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可以概括为“提升心性,拓展经营”。“提升心性”就是王阳明讲的“知”,“拓展经营”指的就是实践和劳动,就是“行”,这两点是一致统一的。所以,很多的圣人圣言都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劳动创造价值这句话就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思想和劳动从来没有脱节过。反观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人,做官的想一步登天,赚钱的想一夜暴富,搞艺术的想一夜成名,忽略了劳动的环节和过程,忽视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不劳而获”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第三,民艺。“民艺”顾名思义就是民间艺术。严格讲艺术都是一体、一致的,艺术不应该被人为地划分为民间或者庙堂,只是由于角度不同,认识不同而已。老百姓常讲一句话叫“高人在民间”,然而艺术从来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阳春白雪”,更现实的是很多“阳春白雪”都来自于“下里巴人”。我认为,艺术只有根植于大地,接受阳光雨露,接地气,生命力才会顽强,反之温室的弱苗从来经不起风雨。“民艺”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所以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动和发展民艺,既要源于生活,也要融入生产,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提升心性,开启智慧;融入劳动,拓展能力;培育情趣,改善民生。这一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即“四生空间”——现代生产、美好生活、健康生命、文明生态。

 

在这次雅集活动上,正方文化提出“民艺重生”主张的立场就是传承、创新、保护、培育、涵养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恰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民艺重生”处于当前发展阶段,有必要对其做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分析。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文化范畴,民艺是一个不断积淀、积累的过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比如最早的民艺诞生于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产生之后,发展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直到工业文明之后,民艺才演变为现代工艺。面对当前互联网经济和数字化时代,如何让传统民艺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化转换,插上科技翅膀融入现代生活,从而搭上时代的顺风车而浴火重生。这是我们当前最需要深入研讨和认真回答的问题。

 

第四,使命。过去我参加过《河北建筑装饰》杂志举办的一些活动,我也很关注他们。对于这个平台,我很愿意通过他们将我的一些文章传达给更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朋友们,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提供一条途径。

 

多年来,我一直站在中观角度研究文化,当前我比较关注的是区域文化概念——省会文化建设,即将省会作为龙头,设区市县作为龙身,社区、镇村作为龙尾。这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区域性文化,实现龙头扬起,龙身舞动,龙尾摆动,全省区域文化就会生龙活虎。在这方面,《河北建筑装饰》杂志的很多关注点与我不谋而合。

 

当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把文化使命这个概念突出出来。新时代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对我们这代人应该负有的文化使命做出了回答,共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坚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第二是坚持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告诉我们,进入新时代,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要坚定迈出新的步伐,推动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创造。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每个人的使命责任。结合“民艺重生”这一主题,我认为要牢牢把握住“三个倡导”,充分发挥民艺在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使命任务中的作用。

 

一是倡导追求美好,实现“聚民心”改变文化生活。什么是民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反映到现实,就是老百姓的所需、所想、所关切的东西。对于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推动民艺重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将民族传统文化有形而活态的存在发扬光大,推动民族文化基因的存续以及文化的认同、传播与发展。可以说,民艺重生的过程就是追求美好、凝聚民心的过程,是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过程。在现实中,如果一个文创企业真正能够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并以此出发牢牢把握住他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毫无疑问这个企业的发展成就一定会是“金玉满堂”。

 

二是倡导认识实践,积极“育新人”改善文化生态。我们常讲一句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不是一天培养成的,需要长期的教育、熏陶和感染。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特别是让现在的年轻人,以及我们的后人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深圳雅昌有一个企业理念叫做“让艺术抵制遗忘”。他们的做法是将文化产品进行艺术再造,让人们产生兴趣,进而通过艺术品把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注入人的心里,实现“让艺术抵制遗忘”。我觉得雅昌紧紧抓住了当下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通过提供最好的产品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吸引眼球,促进购买,产生效益。推进“民艺重生”,要积极借鉴雅昌的做法和理念,在找到文化方向、深入挖掘文化积淀的前提下,大力进行文化创造和文化创新,赋予文创产品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影响、熏陶和感染消费者,在培育和扩大受众群体的同时,不断修复、改善、发展我们的文化生态,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是倡导创新创造,推动“兴文化”改革文化生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兴文化”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以坚实的文化自信为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有三个来源,即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河北都可以找到源头:优秀传统文化,涿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革命文化,以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李保国精神、塞罕坝精神等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融进民艺,融入现代生活,有很多文化产品可以研发,可以创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股脑的汇入做成“大锅菜”,要既体现河北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同时又要把老百姓最喜欢、最需要的摆出来,明确产品定位和消费分众,通过市场营销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所处的地方、所处的时代必须肩负起“兴文化”的使命任务。

 

总之,大力发展文创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或缺,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并与我们文化工作者或从业者的使命紧密结合起来,把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作为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符合中央要求,又符合民众的希望,也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向。

 

最后一点,关于吉祥文化。佛经中《吉祥经》有十二偈颂,讲述了人和宇宙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自身的关系,其内容重点是讲在我们现在的人生里,怎样获得幸福和吉祥。实际上吉祥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我们提到的吉祥文化,在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今天,通过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共同心愿把我们彼此关联在一起。能不能做到最好?这要看我们的心境、心灵以及所做所为。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要求别人做得好,但实际上自己做得并不好。所以,要求别人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做好,这应是吉祥文化的侧重点。至于产品,孔子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坚持用这种心态去进行文化原创,力争把最好的产品回馈给消费者,我想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够被市场接受和认同。

 

最后,我想以三种文化作为今天的课题,希望你们今后注意深入研究。第一是省会文化。我们身处河北,就必须认真深入研究省会文化。对于这个概念,一些人的认识还不够准确,有的人认为省会文化就等同于石家庄文化,也有人认为省直文化就是省会文化,这些都是错误或片面的。就全省而言,省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既不等同于“石家庄市文化”,也不单指省直文化,更要区别于一般城市文化。省会文化的功能定位应是面向全省,汇集、荟萃全省文化资源,引领全省文化走出全国、走向世界。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提升省会文化力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快实现省会外部形象与精神内核相统一,省会历史积淀和现代风尚相统一,为全省提供更多能够代表河北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文创产品。

 

第二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也是一种团体文化,核心是共享、分享,通过自我管理和开展综合服务,符合和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服务和共享空间的需求。社区文化有自由的空间和包容的尺度,并且鼓励自由、自在、个性、创造。随着社会进步,社区文化代表了未来社区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我看来,类似的主题活动可以经常组织举办,在活动安排上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向,也不要受左或右的思想的干扰,突出特色,办出新意,就一定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在这里,我以《易经》里讲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就是要做到“正位凝命”:摆正位置,凝聚力量,完成自身使命。

 

第三是家庭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一个家庭就像人的细胞,如果每个细胞都是健康的,那肌体一定就会健康。对于家庭文化,我始终非常重视,特别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如果把我们的家庭文化搞好,也就不用刻意去寻找诗和远方,因为诗就在心里,远方就在眼前、在脚下。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习惯于盲从,对此我经常会感慨,老百姓们容易花冤枉钱,吃了很多不该吃的错误东西,去了很多不该去的遥远地方,往往却忘记和忽视了眼前和脚下。实际上,我们首先应该最先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分地满足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真正把家庭作为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把家庭文化作为思想素质形成的摇篮。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家庭,更加关注家庭文化,将家庭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基因,融入时代、融入生活。

 

谢谢大家!

 

主办:河北省建筑装饰业协会 技术支持:常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槐安西路395号河北建研科技研发中心9号楼1单元6楼
电话:0311-89179551 E-mail:hbjzzsxh@126.com 冀ICP备15024714号-1 总访问量:338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