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河北卷概述》
上接:第34期【人文·科技】梁勇专栏: 河北之于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地位(一)
大运河文化带是一部厚重的史册,包容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民俗、文学、科技、移民、驿传、镖师等丰厚的内涵,而燕赵运河是这部史册中璀璨的一卷。
2013年5月大运河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在河北流经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廊坊五个市,河北境内总长530多千米,列入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产56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项,古城及故城遗址近20座,重要古建筑及相关遗址近百处。其中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连镇谢家坝、华家口险工两处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河北的第四项世界文化遗产。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河而兴。在河北运河畔留下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魏都邺城、 北京大名府、董子故里广川城(今景县广川镇)、扁鹊故里?州(今任丘?州镇)、“实事求是发祥地”献王刘德封地献县,中国《毛诗》发祥地河间、天下北库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贝州故城)……
因西门豹和曹操而闻名世界的邺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位于今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三国的曹操、后赵、冉魏、前燕、南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是魏晋北朝时期中原最富庶繁盛的大都会,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都曾经从这里出发,链接西亚和欧洲。在邺城西郊磁县发掘的北朝茹茹公主墓和其他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很多陶骆驼,都背负着两卷丝绸和一袋茶叶,无需言语,却真实反映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历史印记①。
西晋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中,提到邺城周边的物产,盛赞盛产丝织品的“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清河”。
清河位于大运河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中国历史上弓箭的发明者、张氏始祖张挥封于清河。因此有“中华张氏出清河”之说。清河县油坊大运河码头,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巍峨的护坡和砖石砌筑的码头昭示着昔日漕运繁忙的辉煌。
清河旧城,即隋唐贝州治所,是唐代大运河畔的军事重镇,号称“北方武库”。《资治通鉴》记载:开元盛世,贝州 “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昔讨默啜,甲兵皆贮清河库”②。曾被杨国忠排挤贬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在《颜鲁公形状》中记载,“国家旧制,江淮郡租布储于清河,以备北军费用,为日久矣,相传为天下北库。”其“甲杖藏于库内五十余万,编户七十万、见丁十余万”。唐代名相李吉甫纂在《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贝州,治清河,是北方著名的丝绸之乡,贡赋 “白毡、绵,绢。”③
①参见梁勇等主讲、王智主编的《燕赵传奇·皇家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②《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
③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河北道》
唐代藩镇割据时期,永济渠的南北,连接着最强悍的河朔三镇的两大藩镇,北头是范阳节度使驻地幽州(今北京),南头是魏博节度使驻地魏州(今大名县东),大名县石刻园现存中国最大的碑刻---何进滔记功碑(宋代改刻《五礼记碑》),邯郸丛台公园中国最大的墓志铭----何弘敬墓志铭,都是唐代魏博藩帅的遗物。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国集结重兵攻宋,宋仁宗在抗辽名臣吕夷简鼓励之下,决定迎敌抗战,下诏建北京大名府行宫,拨国库银十万两,修建北京大名府。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卫两河泛滥,大名府城圮于洪水,殃及数万无辜军民官吏,一夜之间毁灭了数万家庭。
古城逝去,记忆犹存。充满传奇的大名府故城,永远定格在那轰然崩塌的城内。在大名县大街、鱼营两村地下,到处能看到残砖碎瓦。在前东门口、蒋庄、铁窗口,沙堤等村周围,可见当年的城墙遗址。在洪灾中失去亲人的前东门口的几十户村民世代居住在南北二百多米坍塌的老城墙上。这里有个奇特的名字,叫 “城上”。
沧州是大运河上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大运河沧州段南起吴桥县第六屯村南,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县、沧州市区、青县七县(市),止于青县李又屯村北,河道全长215公里,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八分之一。河道内发现的大量唐宋以来的遗迹遗物 ,包括沉船、瓷器、铁器、城砖等,充分说明这段运河自开凿疏通以来世代沿袭的历史原真性,保持了故河道的完整性。2006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在大运河河北段文物资源调查工作中,发现沧州段运河遗址130处,包括闸所、码头、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古遗址、工业遗产、墓葬、石刻等丰富文化遗产。2009年,沧州段运河有26处遗产点被列入《河北省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捷地分洪设施、东光码头遗址及沉船点、连镇谢家坝4处遗产点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泊头清真寺为后续列入项目。不同种类的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沧州段运河沿岸城镇布局、工商业发展、军事建筑及文化传播的发展过程,是运河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
沧州武术、吴桥杂技与廊坊香河的中幡,都是大运河孕育的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上漕运和商贸物流的发展,孕育了运河镖师的行当与职业。镖师文化与镖师的职业尊严就是弘扬仗义、惩恶扬善、忠于职守,也由此成就了大运河畔沧州武术的精髓。而吴桥杂技随着大运河流动的文化,传遍大江南北,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贡献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河北省衡水市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重要城市,是大运河畔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被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千年古刹竹林寺名扬遐迩。衡水金鱼、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等传统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的运河浸润了河北大地,河北也赋予大运河文化的灵魂,书香燕赵,浸染着运河文化。
运河畔任丘市?州是神医扁鹊的故乡。?州大庙名扬天下。扁鹊(秦越人),春秋战国名医,著有《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汉代《黄帝八十一难经》,就是根据扁鹊著作整理的,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金元四大医学名家有三个河北人,其中运河畔河间的刘完素为四大家之首,书香传世,《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均为其代表作。
被称为中国儒学集大成的“董子”—— 董仲舒(前198-前108),运河畔广川(今景县广川镇)人,以《春秋繁露》为代表,创立新儒学体系,得到汉武帝尊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成为中国2000年统治思想的鸿儒至尊、最伟大的思想家。东汉哲学家王充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 北宋欧阳修说:“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以明圣人之道。”近代思想家康有为说:“不得董子发明,孔子之道本殆坠于地矣”。
“实事求是”的成语,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博学好古,实事求是”,搜集整理先秦文献书籍,使焚书坑儒之后儒学得以传承和传播,受到后世广泛尊崇。
在河间献王刘德倡导下,运河畔邯郸郡鸡泽县人毛苌来到河间国,搜集、注释《诗三百》,传给毛亨,成就了千古不朽的《毛诗》。河间国成为中国诗经之乡、《毛诗》发祥地和传播地。
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传统,形成了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还有蔡文姬和无极甄氏的女性文学,使得建安文学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高峰,为运河文化留下了永远的书香余韵。
被称 “王佐之才”的固安才子张华,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十卷,分类记载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开启了中国博物类书籍的先河。
自隋炀帝兴科举,开创了科考取士的封建人才制度。而第一位为中国科举制度编著规范课本的一代鸿儒,正是衡水名人孔颖达。唐太宗时命经学家孔颖达编纂《五经正义》,成为中国历史第一部儒学规范课本,奠定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的体系。
沧州名士贾耽是中国地理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对后世地图编绘影响深远。他是中国最早记载南海岛屿的地理学家。他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
宋代大运河畔广平人李?编纂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三部大书,是古代文献、小说、文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经典。
清代沧州才子纪昀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一部官修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他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运河畔河北作家的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纪昀的《阅薇草堂笔记》,有不少运河故事,纪派笔记小说对后世鲁迅、袁枚等文人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产生于清河一带的著名小说《金瓶梅》,显示大运河的古风古韵。
大运河文化带上近代思想家、南皮名士张之洞兼学汉宋,以会同中西、权衡新旧的态度,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奠定了清末新政的理论基础。
大运河上古代的漕船、商船和游船,不仅有镖师护卫,还有说书人演唱大鼓书,从江南到江淮,从山东到河北,从河北到京津,大鼓书随着运河的船只传播各地,带着各地的乡音乡韵,浸染了大运河的鼓乐文化,形成了鼓乐运河的一道风景。从苏州评弹,到山东快书,从邯郸、邢台的西河大鼓,到河间大鼓、香河的京东大鼓、再到北京的京韵大鼓。运河载着大鼓书,让文化流动起来,传播说唱文化。
燕赵运河飘书香,千载百代数风流。
党中央提出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实现大运河文化复兴的国家战略。要以大运河的工匠精神,汇聚智慧,坚定文化自信,拉紧运河文化的纤绳,把大运河文化带的中国梦,纤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要秉持“世界视野,中国高度,本土特色”的理念,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一带一路倡议、瓷器之路、茶叶之路、海盐之路整合起来,把握北京、张家口承办冬奥会的历史机遇、借着中蒙俄三国联合申报“万里茶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运势,凸显河北文化优势,坚定燕赵文化自信。
建设运河文化带,要用历史与现实联通的思维、旅游的思维、文化的智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要素,把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修复与休闲度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工程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统筹谋划。
把河北大运河文化带与白洋淀、漳河文化带整合起来,把河北运河南部的故都文化,衡水的儒学文化、沧州的武术杂技文化、廊坊运河与万里茶路整合,打造成河北特色的文化旅游IP ,在大运河不同地段的重要节点建设大运河标志性文化景观,打造彰显燕赵人文精神的运河文化园、运河文化长廊和运河古镇。
加强大运河生态修复,优化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复活运河码头、渡口、舟楫等载体,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活化大运河沿岸的民俗、美食、镖师、武术、纤夫、酒肆、茶肆、演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化智慧让大运河文化从历史中活起来,让运河文化成为旅游新亮点、文化新产业,带动沿河文化扶贫和黑龙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包括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统一亮相,旨在整合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沿线城市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共同推广整体旅游品牌,推进城市之间旅游交流与合作,策划打造一条全新的京杭大运河世界级精品旅游线,不断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打造运河绿色文化旅游经济带,沿河城市是龙头,通过龙头引领,城乡互利,提升沿河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提高沿河人民幸福指数和人民福祉。
悠悠运河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浓浓情感,书写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河北运河,浸润着燕赵齐千古文脉,书写着浩浩荡荡的燕赵风。
梁勇:
人文学者。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系大学多家高校客座教授,中建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河北省旅游品质促进会等规划设计机构文化顾问。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河北广播电台大型广播节目《燕赵传奇》总撰稿、主讲人。200集电视文化节目《石话实说》总撰稿、主讲人。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定州市人民政府旅游文化顾问。
应邀为中共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主讲《河北历史文化》讲座。
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著有《文化资产价值论》《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燕赵文化史·秦汉卷》《大美雄安》等专著,参与《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北卷》、《石家庄通史·古代卷》等撰著。参与央视《秦皇古道》、《走遍中国·石家庄》、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河北》等节目策划并作为嘉宾;央视纪录片频道《滹沱沧桑》《古郡传奇正定》《太行古陉》《天下赵州》等大型纪录片撰稿人。长期担任旅游规划评审专家,旅游商品评委专家。坚持以历史思维为资政服务,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提议构建国家遗产整合管理体系,倡导并推进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文化提升工程。
图文选自:《河北建筑装饰》35期【人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