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科技】王离湘 | 支部建在片区上 ——国家级贫困县围场探索...
王离湘 专栏
河北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离湘
农村脱贫攻坚最能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加强基层党建对于决胜建设小康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党建凝聚力量,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是各级党组织的历史使命。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胜利收官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尤其要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倡导创建“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建军学说,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夺取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如今,脱贫攻坚也是夺取两个百年中国梦目标前夜的一场大决战,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基层党建新路径,这是各级党组织亟待创新与研究的时代命题。
2016年,在省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局扶贫工作队进驻承德围场县,并在当地划分片区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片区党支部,探索建立了“支部建在片区上”的管理模式,构建起县、片区、乡镇、村“四位一体”协调联动的党组织体系。实践证明,“支部建在片区上”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创举,也是促进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一、“支部建在片区上”有利于适应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不断强化、不断创新,才能引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代生产、美好生活、健康生命、文明生态”的目标。一村一个党支部是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计划实施,多种经济组织不断涌现的实际,我局扶贫工作队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以观念变革引领组织变革,以组织变革引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两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效证明,“支部建在片区上”既是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对农村基层党建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增强跨越动力、凝聚发展合力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创新。
二、“支部建在片区上”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凝聚力战斗力。
我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模式相对固化、活力不够足,缺乏凝聚力战斗力。
革命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是为适应战争形势要求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次创新,形成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领导,使党在军队中的组织设置健全而科学。当前的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同样需要科学、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组织建制。围场县以完善组织机构、创新组织形式、提升组织能力为目标,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区域基础特征相近、产业发展条件相同的原则,将全县37个乡镇159个贫困村,划分为7个片区,由县委实施统一管理。建立片区党支部,既加强了党组织对精准脱贫和驻村帮扶工作组织的领导,又发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还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的功能。片区党支部作为流动党支部,组织健全方式灵活,可以说,事业产业发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在哪里。
三、“支部建在片区上”有利于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联动性互补性。
创新基层党建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系以及实践方法。围场县自然条件较差、自然禀赋落后,基层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扶贫工作开展困难,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有力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全县均衡协调发展。去年5月,围场县第七片区内老窝铺乡上窝铺、大头山乡前怀、石桌子乡盖子沟、城子镇城子村等四乡四村建立互帮共带协议不久,一座投资400万元、储量5000吨的马铃薯冷藏库即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周边群众马铃薯储藏销售两大难题。“支部建在片区上”突破了破村镇管理局限,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的转变,形成了片区内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发展互促、信息资源互享、项目推进互利的工作格局,促进了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一体化、经济高效化。
四、“支部建在片区上”有利于激发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也强调:“要切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我局扶贫工作队入驻八顷村以来,以“扶智、扶志、扶技、扶能”为扶贫工作的主线,以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为目标,指导该村成立了党总支和由29名常驻党员、17名外出务工党员、15名在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从业党员组成的3个党支部,构建了“党总支+”的八顷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谋划实施了有机金莲花、富硒马铃薯、村级光伏电站、2600吨马铃薯冷藏库等产业项目,开办了牛牛薯菜种植、金八顷柴鸡养殖等5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势头。“支部建在片区上”,实现了把懂经营、善管理、有技能、讲奉献的优秀党员选进了党总支和党支部班子,真正做到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不仅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功能,激发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五、“支部建在片区上”有利于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制度化体系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决定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的成效,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必须树立先进的治理理念、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方法。围场县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和人口分布结构变化,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治理模式,通过“支部建在片区上”构建起一系列强沟通、促交流、树典型、共发展的治理制度,实现了扶贫工作的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综合治理能力。
——例会协商制度。片区两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和措施,不断推动片区驻村帮扶工作良性发展。
——共驻共建制度。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原则,整合片区各种资源,签订共驻共建协议,联合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了片区脱贫工作的同步推进、同步发展。
——观摩交流制度。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组织片区内村“两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对片区内或其他片区的特色产业及好经验、好做法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资源共享制度。片区之间、片区内乡镇之间、驻村工作队之间,建立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开展议事交流、现场观摩,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切实将上级的最新扶贫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支部建在片区上”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支部建在连上”的继承和发扬。作为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支部建在片区上”不仅在脱贫攻坚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值得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