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可以看做为现代都市人建立起情感联络通道,它联络了城市和乡村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民宿,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让都市人自然地融入到这样的一个熟人的社会,享受田园的静谧生活的过渡地带。
孙铮 · 梁军 · 程辉 · 柴国宏
我喜欢民宿,我更喜欢乡村民宿,源于它能够勾起我在老家生活的美好回忆。对于有生活经历过往的人,会把个人情怀和民宿项目粘合起来,找到出口并得到释放。这种情感化带入是民宿建设过程中最需要的,也是最生动感人的精神物化。
民宿,可以看做为现代都市人建立起情感联络通道,它联络了城市和乡村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民宿,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让都市人自然地融入到这样的一个熟人的社会,享受田园的静谧生活的过渡地带。
在乡建过程中,重构邻里关系是民宿建设的主题。
我们接手的民宿项目,是由四个自然院落构成的,我们为它们起了个名字,白杨礼赞,像歌曲那样将它们串接起来,以表达我们的心声。
将三个错落的自然院落,通过规划设计实现联通,联通的不仅是空间交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重构。
现在都市生活最缺少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交融。
从城市到乡村、从洋房到民宿,实现了由陌生人社会到熟人社会生活空间的转换、回归到精神的家园。在此实现,我们所期许的那种和谐,那种相互之间的简单直接、朴实纯粹善待自己和他人的邻里关系。
从合院到平房再到高层住宅,最大的不同,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络关系。我们很少能在一个平面上相遇和沟通;民宿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彼此之间可以共同生活在真实的、被尊重的社会里,来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
民宿,为我们搭建起呼唤社会和谐、美好生活的通道。
民宿的设计改变的物理空间,是城市人精神生活空间的外延——平民化生活美学的“道场”。
向美而生,人类自从有了意识起就开始了向美而生里程。审美是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意义感的来源。生活之美,从古到今,都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可以为一个人的幸福锦上添花;成为影响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美的就是好的”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习惯,这就是向美而生的日常。
民宿,是向美而生的生活美学的空间和课堂。在这里享受着城市享受不到的生活、呼吸不到的气息、体验不到的真情;让民宿真正成为都市人所向往的桃花源。
民宿建设,首先要在观念意识达成共识,确立主线,我们就不会纠结于物理空间形态如何设计,而是侧重于对人的精神向往的感召。
让我们共同走进大激店,在建设中与你同行……
身体住的是房间,心灵住的是庭院。
中国人把家叫“家庭”,“庭”便是庭院,是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本应属于自己的“院子”,一个家庭生活方式和精神寄予的院子。
民宿生活,作为现代都市人新的生活方式,实现了由城市到乡下的平移,设计将这种平移过程化,并在过程中赋予其情景化和人文精神。
乡村民宿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讲,是设计下乡最真实的实践活动。通过民宿设计,可以了解农村,熟悉农民,进而热爱他们,这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民宿设计师,我觉得是在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方面他是民宿设计师,同时他又是民宿的主人,或者说他替代主人在扮演着一个房屋主人的角色,因为从民宿定义来讲,它是房屋的主人把自己的房子拿出来,然后去做成招待旅行者的居所。
设计师对于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人与人之间,人与物质之间的;物理性形态和精神性态度,全部会带入到过程中,引发我们的关注和思考。设计行为都被断切在每个结点中并随着过程的不断延展,最终形成线索、成为故事。这就是设计思想的呈现和延续。
例:
项目名称:晴耕·白、杨、礼、赞民宿
以“耕读”作为主线,
将其视为逻辑线体现各自的设计的精彩,
将其作为民宿设计的理论支撑……
设计风格用一条主线贯穿,体现内在的联系性,同时兼顾个性和多元性的融合以及呈现,赋予了院落内容的丰富性。
面对院子,如何改造,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延续每个院子的生命。院子里的每一棵柿子树、石榴树都是房主人祈福安康生活最真实情感的表达。
为我们的院子点赞!
杨院
杨院里的红砖建筑建于八十年代,应该说,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因此我们决定把它作为时代的记忆保留下来,并在北屋的对面加建了餐厅。餐厅南窗与隔墙通过开窗形成了与河道的对景关系。院子的东侧是两个上下相连的院子,它正好处在中间,结合院子相互叠加的关系,我们将围墙打开,实现了三个院子的联通;实现了邻里关系重构的设计主张。
礼院
我们试图让居住的房子与庭院处在和谐、开放的状态。
拆去原先外廊的隔墙让外廊与新搭建的露台形成休闲区域,为客人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和场所;在正房对面加建了染织工坊,丰富了庭院承载的内容和空间形态的变化;实现了传统手作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白天纳凉下午茶,夜晚还可以选择睡在吊床上,与星空共眠。
我们将古老传统生活习俗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充分体现北方民宿院落特色;让庭院生活化,让生活的内容留住人,让每次的入住都像是回家。
赞院
它是四个院落中改造难度最大的一个。
原本建筑基本保留了传统民居的特征,但从尺度和体量上显得很拮据并且被荒废了很多年。或许这正是需要我们去改变他的理由。
面对老建筑改造,我们遵循的理念是注重文化的传承,又不要过于生硬和勉强;建筑不属于你我。它属于大地和它本身。用修补的方式,让新旧区别开,形成它们之间相互对视的关系,自然而然的状态就可以了。
我在想,设计改变生活,经过我们的创造或许它是未来最被人点赞的民宿。
民宿是我心灵的家。寻找“家”的归属感,首先要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原乡的渴望、家乡的情怀如何释怀,我终于同你相遇,白杨礼赞……